漩涡中的福耀玻璃 跑了还是没跑?_千龙网
编者按:

       这几天,一段标题为《制造业回流美国靠谱吗?在美投资10亿美元的曹德旺这样说》的采访视频,曹德旺以一块玻璃的制造为例,逐项将中美两国的经商成本进行对比,称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比美国高35%。“福耀赴美设厂,曹德旺跑了”的传闻,引发广泛关注。很多人不明就里,就开始“标题党”式的指责。那么,真相到底如何?

制作:凤凰 李继业
2016-12-27 
曹德旺是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他所创立的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他曾说,“中国汽车商70%(用的)是我的玻璃。”另外,从1983年起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80亿元,获称“中国首善”。 

事情源于一段标题为《制造业回流美国靠谱吗?在美投资10亿美元的曹德旺这样说》的采访视频,曹德旺以一块玻璃的制造为例,逐项将中美两国的经商成本进行对比,称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比美国高35%。 

今年10月7日,福耀集团投资6亿美元,在美国俄亥俄州竣工投产了一座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加上2014年福耀玻璃已在美国投资4亿美元生产汽车玻璃,福耀集团在美国投资已高达10亿美元。 

被问及原因,曹德旺表示,“中国实体经济的成本,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这句话被解读为他准备“逃离中国市场,把制造业回流美国”。 

面对舆论的疑问,曹德旺近日现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福耀制造的市场销路65%在中国,我跑出去干什么呢?”对于去美国建厂一事,他解释称市场重点在中国不等于不出去投资,“因为你想变成全球公司,必须在国外投资。”公司所有对外的投资,都是经过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批准的。 

“曹德旺跑路”之说起源于去年“李嘉诚跑路”。当时李嘉诚卖掉内地房产,撒腿跑到英国去了。对此曹德旺表示不屑一顾:“我跟李嘉诚不能比,我不做房地产,我不为钱,我捐了八九十亿给中国,我赚的钱也是捐掉。为什么拿我跟他比呢?我是实业家。” 

针对视频里的言论,他说自己旨在提醒中国要注意提高实业的竞争力:“我说话不是为自己说,只是说要注意美国的这方面条件要比中国好。我认为我是正确的,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的这些企业都倒完了怎么办?”  

采访视频“不经意”的走红,令他本人有些意外。但他说,这些网上的言论对他没有任何影响。

记者查阅福耀玻璃《2015年度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发现,福耀玻璃2015年度的营业收入为135.7亿元,净利润为26亿元。而现金流量表里的“支付的各项税费”为13.8亿元。但“支付的各项税费”包括本期发生并支付的税费,也包括本期支付以前各期发生的税费和预交的税金。 

审计报告显示,按税法及相关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为4.3亿元。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其他税费在内的应交税费为3.35亿元。但审计报告中的所谓应交税费是指当期应交未交的税费,并不一定就是当年实际发生的税费。 

记者翻阅此前福耀玻璃财务报表,从一个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福耀玻璃2014年的净利润为22亿元,2015年净利润26亿元, 2013年-2015年,3年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6%、16%、18%。福耀玻璃2015年营业收入为135亿元,2014年为129亿元。从2013年到2015年三年来福耀玻璃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2%、12%、5%,呈下滑状态。营业收入的增速下滑,但营业税及附加的同比增速为27%、14%、15%。两者增速并不对等,分析人士称,其部分原因为营业成本的增加,也有部分原因是税负有所增加。 

记者注意到,福耀玻璃2014年-2015年的应交税金都高达3.4个亿,但2008年以前的应交税金为负的。应交税金是指企业应交未交的各项税金,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等。财务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2008年以前福耀玻璃享受了政府方面给予的税收优惠。 

单从财务报表数字来看,若不看此前福耀玻璃享受的税收优惠,其税收的增加并不明显。但从更大的范畴来看,由于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上升,其营业成本上升明显,企业负担显然在增加。 

12月23日,福耀集团总部基地,福耀集团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曹总所说的企业税负的增加确实如此,但并不意味着福耀的经营状况出了问题,从福耀集团这几年的财务报表来看,福耀玻璃依然保持了强劲的盈利能力。 

对于福耀在美国建厂是“逃跑”的说法,该人士表示,在美国建厂是福耀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全球化布局的考虑,也是应海外客户的需要。福耀玻璃只要在哪个国家建立了分厂都会在总部广场竖起一面该国的旗帜。记者注意到,福耀总部的广场上目前已有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国旗。


因为中、美制造业成本对比的言论,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在2016年底成了“网红”,“曹德旺跑了”的话题连日引发了关于中国营商环境的大讨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23日在被问及这一问题时表示,随着结构调整、环境改善,中国将有更多领域适合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中国企业发展。 

事实上,振兴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对决策层一大挑战。 

刚刚结束的为明年经济发展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2017年将大力提振实体经济。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要加大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工作力度,降低企业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 

而沈丹阳表示,中国现在随着结构调整、环境改善,有更多领域适合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中国企业的发展。“比如说,服务业领域就有很多的发展商机。最近我们注意到,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刚刚公布的2016年日本企业海外投资调查报告显示,绝大部分的日本企业,特别是服务业企业仍视中国为投资潜力巨大的最佳投资目的地之一。今年以来,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增长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上。”对于那些不以看重中国低成本为主要目的的制造业企业,也仍然可以在中国找到很好的发展机会。今年以来,仍然有很多国家的制造业企业对华投资是增长很快的。他们更多是看重中国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及正在逐步改善的投资环境。“总之,对于中国的投资环境,我们应该更加全面系统地来看待。” 

此前,人民日报曾就此事发出正面评论称,无论问题多严重,都要一步步务实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其唱空唱衰,不如给予改革更多时间窗口。 

(综合自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福建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等) 


栏目介绍:

      《小题大作》是千龙网产经中心推出的一档新闻策划栏目,力图在小题目上做大文章,尽量挖掘新闻事件和热点话题背后被忽略的那些细节部分。面对纷繁复杂的“小道消息”,读者不仅需要郑重其事的小题大做,更需要火眼金睛的“小题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