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直有一个行走梦,随着GYL的全球化,我的脚步也越来越远。所以当我第二次创业的时候,我希望找到一个能和行走、和世界产出共鸣的产品,所以我选择了咖啡”,谈起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张萌的眼神忽然变的坚定,嘴角的咖啡遗痕也不再那么俏皮。
张萌是一个典型的金牛座,本能和潜意识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她对创业的执着转移到咖啡的时候,咖啡注定要多一个基因。在张萌眼里,当下大部分咖啡馆的本质和1554年全世界第一家咖啡店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喝咖啡,谈事,聚会。她想改变,她要改变。
“咖啡馆行业破题的关键在于“分享”,如何在一杯咖啡的时间和空间上增加尽可能多的附加值,让顾客收获更多,是极北咖啡思考的问题”,张萌说出了她的咖啡梦,“现在,房租成本是压在大部分中国咖啡馆身上的一块巨石……
说完这些,“话霸”总算得以停歇。我重新审视起我对面的女孩,精致的脸庞配上甜美的微笑,不到30岁的双面CEO,至今已出版过四本书籍,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为何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我很好奇别人对她的看法,她却告诉我一个让我惊奇的答案:“狠”“傻”。
“纽约有这样的一句话,‘IF you can make it here ,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从人才和竞争的角度出发,北京同纽约相似,如果一个人能在北京生存下去的话,那么他就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生存”,张萌介绍她的生存之道。
张萌介绍,很多身边的朋友劝导她,说放过自己吧,别对自己太“狠”。她解释称,“我是典型的三点一线,现在GYL办公在海淀区,极北咖啡的业务在朝阳CBD,每天都要两边跑……
放下咖啡,她狡黠的看了一下四周,很神秘的告诉我,“我告诉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只有我助理知道”。她成功的挑起了我的求知欲,当她绘声绘色的描述起她还有第三份工作——在某个国际知名连锁咖啡店做实习生,每天站八个半小时。我跳脱了,我不知道我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姑娘,一个CEO,一个作家,一个……
看着初春的阳光落在她甜美的微笑上时,我似乎看到了一种“工匠”精神的延续,咖啡馆中的《Traveling Light》萦绕在耳边,脑袋中突然想起了赵薇的那首《嘿!我就是这个姑娘!》……
“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还有一些嚣张,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叛逆她还有一些疯狂,整天嘻嘻哈哈遇到风儿就起浪,也曾迷迷糊糊大祸小祸一起闯,喔~是哪个姑娘呀ha~我就是这个姑娘!”
认为不同于晋商、徽商、浙商,我认为扎根于北京的“京商”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北京拥有不可忽视的资源优势,这种资源优势不是单指医疗资源、教育资源,而是指北京独特的人才优势,通过不断的竞争,北京聚集和沉淀了大量的各界精英,他们把全国、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理念和多元化文化带到北京,在包容、和谐、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长,我觉得这个群体就是“京商”。
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拥有上述独特资源优势,以及资源整合优势的北京,应该成为现代化医疗、现代农业、教育文化交流、现代服务业等现代化产业的革新、创新基地。在北京的企业和企业家应该成为中国甚至全球同行业的标杆和样本,去促进行业的整体迭代,而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应该是在于“京商”。